1.本发明涉及电力控制和电动汽车领域,种带装置作方尤其是壳体指一种带壳体保护装置的激励熔断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的保护发展,激励熔断器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激断器的制目前,励熔激励熔断器的种带装置作方结构通常包括在壳体内,依次设置气体发生器、壳体冲击活塞、保护导体和熔断体,激断器的制其中导体上设有预置断口、励熔熔断体并联在导体上。种带装置作方其工作原理:当电路中出现故障电流时,壳体串联在电路中的保护激励熔断器受外部激励信号触发激发气体发生装置,从而在壳体中的激断器的制密闭腔室内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冲击活塞受高压气体推动快速运动,励熔最终在导体上形成断口,此时熔断体熔断或被活塞断开,实现快速灭弧保护电路。
3.由于气体发生器激发时,产生的破坏力巨大,塑料壳体一般无法承受,所以会在壳体外围用薄壁钢套罩住或者薄壁钢套与壳体一体式注塑来防止炸裂,但该种结构面临着成本高、重量重和绝缘问题,所以衍生出一种内外壳双层结构,这种双层结构以牺牲内壳保护外壳为出发点,可以有效解决气体发生器激发时外壳炸裂的问题,比如中国专利2022221076763公开的一种激励熔断器壳体保护装置,在活塞外周设置内管承接气体发生装置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所带来的冲击力。通过在活塞外周设置内管可以缓冲高温高压气体对活塞外周壳体带来的冲击力,提高活塞外周处壳体的完整性。
4.但当遇到大药量的气体发生器激发时,也不能可靠保护壳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气体发生器激发时产生的碎片会扎裂内壳,另一方面激发时产生的碎片会拍在内壳上,双重力相互作用下,使得外壳所受的力和力矩加大。根据试验发现,内壳炸裂后,高温高压气体会泄漏到外侧,冲击活塞运动不到位的情况会发生,这极大影响激励熔断器分断的可靠性,还会影响高低压间的绝缘。因此,如何提高激励熔断器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壳体保护装置的激励熔断器,通过在气体发生装置外周设置环箍用于收集气体发生装置爆炸产生的碎片,对壳体进行保护,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
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壳体保护装置的激励熔断器,包括壳体、气体发生装置、活塞,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和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外周设置有环箍,所述环箍靠近所述活塞一端的端部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靠近所述活塞一端的端部平齐,或者,所述环箍靠近所述活塞一端的端部朝着所述活塞的方向伸出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端部。
7.优选地,所述环箍的径向截面为环状结构。
8.优选地,所述环箍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环箍以粘合方式连接或以卡合
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9.优选地,所述环箍的一端设置有法兰或凸台,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相应的限位台阶;所述环箍的法兰或凸台卡合于在所述壳体中的限位台阶上。
10.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所述环箍的靠近所述活塞一端的端部穿过所述内壳并位于所述内壳中。
11.优选地,所述内壳靠近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环箍的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法兰或凸台,所述环箍的法兰或凸台卡合于所述壳体中的限位台阶处。
12.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套设在所述活塞及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外周,所述环箍设置在所述内壳内壁处。
13.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所述环箍与所述内壳一体成型。
14.本发明的带壳体保护装置的激励熔断器,通过在气体发生装置外周设置环箍,用于收集气体发生装置爆炸时产生的碎片,避免壳体受到碎片冲击,同时使释放的高压气体聚集于环箍中,然后再集中作用于活塞上,提高能量利用率。通过环箍与上壳体一体成型,减少环箍单独加工工序;通过环箍与设置于活塞外周的内壳结合,更好对壳体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15.图1是环箍与上壳体结构位置关系示意图。
16.图2是环箍结构示意图。
17.其中,上壳体10、气体发生装置20、环箍30、凸台结构31、活塞40、内管50、凸棱51。
具体实施方式
18.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仅为方便理解,不构成对位置及结构的限定。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壳体保护装置的激励熔断器,可以包括壳体、气体发生装置、活塞,气体发生装置和活塞设置在壳体内,在气体发生装置外周设置有环箍,环箍靠近活塞一端的端部与气体发生装置靠近活塞一端的端部平齐,或者,环箍靠近活塞一端的端部朝着活塞的方向伸出于气体发生装置端部。
20.其中,壳体可以由上壳体、下壳体构成,也可以由左壳体、右壳体构成,或者,也可以由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构成等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不限于本实施例壳体结构。具体地,在本发明的附图结构中,仅示出了上壳体结构。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环箍的径向截面可以为环状结构,例如,可以设置为套筒结构。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环箍与壳体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或者,环箍也可以以粘合方式连接或以卡合方式设置于壳体中。在该方案下,环箍可以与壳体的内壁以粘合方式连接或卡合方式紧固设置。当带壳体保护装置的激励熔断器内还包括内壳时,环箍也可以与内壳一体成型设置,或者,也可以与内壳以粘合方式连接或卡合方式,设置在内壳的内壁处,也就是,设置在壳体内部。
23.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现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图示进行具体说明。下述的壳体、活塞、内管材质均为绝缘材质。
24.参看图1和图2,带壳体保护装置的激励熔断器,包括上壳体1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由上下壳体构成,在附图中,省略了下壳体。壳体也可以由左右壳体构成,或由上中下壳体构成等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壳体结构。上壳体10与下壳体之间穿设有导电体,导电体上设置有预断口。上壳体10开设有上下两端贯通的空腔。气体发生装置20设置于上壳体10的空腔上部,并通过空腔结构形状对气体发生装置20进行限位,气体发生装置20的接收信号一端可接收激励信号,通过激励信号触发气体发生装置20点火动作,释放高压气体。
25.气体发生装置20与导电体之间的上壳体10的空腔部分内设置有活塞40,在活塞40外周的上壳体10的空腔中设置有内壳50,内壳50外周壁与上壳体10的空腔内壁贴合设置。活塞40与内壳50接触面为密封接触。内壳50一端开设有供气体发生装置20的气体释放端穿过的通孔。在通孔靠近气体发生装置20一端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台阶,在内壳50靠近气体发生装置20的一端设置有一圈突出的凸棱51,在上壳体10上相应内壳50的凸棱51处设置有限位环槽。内壳50的凸棱51位于上壳体10上的限位环槽中,内壳50通过与上壳体装配的下壳体进行固定。
26.环箍30,为环状结构,材质为具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材质,比如金属材质,具体可以为不锈钢,也可以是其他材质,比如陶瓷,黄铜、或聚砜等。在本实施例中,环箍30为独立零件。环箍30一端为外翻的凸台结构31。环箍30设置于气体发生装置20的外周,环箍30穿设在内壳50的通孔中,环箍30的凸台结构31卡合在内壳50的通孔处的限位台阶处。环箍30的凸台结构一端通过内壳的限位台阶和上壳体10压紧。气体发生装置20的气体释放端及环箍30的一端分别穿过内壳50位于内壳50内。环箍30靠近导电体一端与气体发生装置端部平齐或伸出气体发生装置一端。
27.在活塞40的靠近气体发生装置20一端设置有凹槽,在活塞40外周与内壳50内壁接触面处设置有一圈环状密封槽,在环状密封槽中设置有密封圈密封活塞与内壳50接触面,在气体发生装置20与活塞40之间形成密封空间,以保证气体发生装置释放的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克服限位结构位移切断导电体。
28.在动作时,气体发生装置接收触发信号点火释放高压气体,驱动活塞运动切断导电体。通过在气体发生装置20外周增加环箍30,使得在气体发生装置爆炸时,可以将爆炸产生的碎片通过环箍收拢于环箍及内壳内部,保护效果更好,能量利用率也更高。
29.本发明的带壳体保护装置的激励熔断器,通过设置环箍,可将气体发生装置爆炸时产生的碎片收集于环箍中,避免上壳体开裂或爆裂;结合内壳,缓冲高压气体及活塞位移对壳体造成的冲击力,保护上壳体的结构完整性,避免了上壳体开裂等可能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30.在上述实施例中,环箍为独立零件,根据实际需要,环箍可以和上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环箍也可以通过胶贴贴合在上壳体内壁上,也可以在环箍上设置外翻的凸台结构,可以在环箍一端设置法兰,使凸台结构或法兰结构卡合在限位台阶处。当在活塞外周设置有内壳时,环箍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设置,与内壳配合使用;也可以将环箍与内壳一体成型;当内壳设置于活塞及气体发生装置的外周时,环箍也可以位于内壳内壁处,形成保护。